2021知到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关于生物药剂学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生物药剂学主要研究影响药物疗效的各种因素,包括药物的真伪、有效成分的含量及杂质的种类与含量等
B:生物药剂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制品各种剂型的学科
C:生物药剂学侧重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的机制
D:生物药剂学旨在研究影响各种剂型疗效的生物因素
答案: 【生物药剂学侧重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的机制】
2、选择题:以下不属于药物处置的是
选项:
A:代谢
B:吸收
C:分布
D:排泄
答案: 【吸收】
3、选择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影响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
选项:
A:性别
B:年龄
C:疾病
D:药物的给药途径
答案: 【药物的给药途径】
4、选择题:影响药物疗效的药物因素不包括
选项:
A:药物粒子大小及晶型
B:药物的不同盐型
C:辅料的种类、用量及比例
D:不同个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
答案: 【不同个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
5、选择题:以下不属于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选项:
A:研究生物药剂学的实验方法
B: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C:研究新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D: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
E:研究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
答案: 【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6、选择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新药的制剂研究中,剂型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用生物药剂学进行评估
B:新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动学研究可以为毒性实验设计提供依据
C:新药上市后变更生产场地,不再需要对生物药剂学行为进行评估
D: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需要研究动物或人体药动学行为
E:新药的合成和筛选中,需要考虑药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因素
答案: 【新药上市后变更生产场地,不再需要对生物药剂学行为进行评估】
7、选择题:生物药剂学着重研究各种剂型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8、选择题:生物药剂学中的药物效应指的是药物治疗效果,但不包括毒副作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9、选择题: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指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药剂学中的各种剂型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0、选择题:药物的消除是指分布和排泄过程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以下关于药物吸收机制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主动转运包括促进扩散和协同转运
B:被动转运均没有饱和性
C:被动转运都不需要能量
D:主动转运是多数药物的吸收机制
答案: 【被动转运都不需要能量】
2、选择题: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不需借助载体转运
B:不消耗能量
C:有部位特异性
D:无饱和现象
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
答案: 【有部位特异性】
3、选择题: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主动转运很少受pH 值的影响
B:胃肠道内的pH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
C:弱碱性药物如麻黄碱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
D: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
E:pH值影响被动扩散的吸收
答案: 【弱碱性药物如麻黄碱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
4、选择题:下列各种因素中,不能加快胃排空的是
选项:
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分切除
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
D:吗啡
答案: 【吗啡】
5、选择题:难溶性药物与何种食物共食有利于吸收
选项:
A:高糖
B:食物无影响
C:高纤维
D:高蛋白
E:高脂肪
答案: 【高脂肪】
6、选择题: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碱性药物的pKa-pH=
选项:
A:lg(Ci-Cu)
B:lg(Cu/Ci)
C:lg(Ci+Cu)
D:lg(Ci/Cu)
答案: 【lg(Ci/Cu)】
7、选择题:多晶型中最有利于制剂制备的是
选项:
A:A、B、C均不是
B:亚稳定性
C:稳定性
D:不稳定型
答案: 【亚稳定性】
8、选择题: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项表示
选项:
A:Higuchi方程
B:Ficks定律
C:Noyes-Whitney方程
D:Michaelis-Menten方程
E: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答案: 【Noyes-Whitney方程】
9、选择题: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描述不恰当的是
选项:
A:Ⅱ类药物具有高溶解性和低渗透性,限速过程是跨膜作用
B:Ⅰ类药物具有高溶解性和高渗透性,限速过程是胃排空
C:Ⅳ类药物具有低溶解性和低渗透性,限速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D:Ⅱ类药物具有低溶解性和高渗透性,限速过程是肠内溶出
答案: 【Ⅱ类药物具有低溶解性和高渗透性,限速过程是肠内溶出】
第三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以下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正确的是
选项:
A:注射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按以下次序排列: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W/O乳剂>O/W乳剂>油混悬液
B:静脉注射可用的制剂有水溶液、油溶液,但不能是油混悬液
C:淋巴液的流速会对小分子药物的吸收产生较大影响
D: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的血流状态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血流丰富的部位吸收快
答案: 【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的血流状态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血流丰富的部位吸收快】[$]
2、选择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皮内注射一般仅作疾病诊断与过敏试验
B:动脉给药危险性大,一般极少使用
C:肌内注射简便安全,起效速率仅次于静脉注射,但比皮下注射刺激性大
D:腹腔内注射给药有一定的危险性
答案: 【肌内注射简便安全,起效速率仅次于静脉注射,但比皮下注射刺激性大】
3、选择题:下列制剂中不属于速释制剂的是
选项:
A:气雾剂
B:经皮吸收制剂
C:静脉滴注
D:舌下片
答案: 【经皮吸收制剂】
4、选择题:影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
选项:
A:分子量大小
B:唾液的冲洗作用
C:药物脂溶性
D:药物解离度
答案: 【唾液的冲洗作用】
5、选择题:某药物的肝首过效应较大,不适合选用以下哪种剂型
选项:
A:舌下片
B:注射剂
C:气雾剂
D:肠溶制剂
答案: 【肠溶制剂】
6、选择题:不属于鼻粘膜给药的特点的是
选项:
A: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
B:能避开胃肠道的降解但不能避开肝脏的首过作用
C:鼻腔给药方便易行
D:鼻黏膜内血管丰富,渗透性高,利于全身吸收
答案: 【能避开胃肠道的降解但不能避开肝脏的首过作用】
7、选择题:注射给药及直肠给药均能完全避免肝首过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8、选择题:舌下黏膜给药受到唾液冲洗作用弱,可制成生物黏附片延长作用时间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9、选择题:静脉注射时W/O乳剂比O/W乳剂的吸收缓慢,具有长效作用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0、选择题:药物的眼部吸收主要包括角膜吸收和结膜吸收两种途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四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选项:
A: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物学意义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D: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答案: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2、选择题:以下关于药物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蛋白结合率越低,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B:药物与蛋白结合主要通过共价键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表观分布溶剂越大
D:药物与蛋白结合是是可逆的,有饱和现象
答案: 【药物与蛋白结合是是可逆的,有饱和现象】
3、选择题: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弱酸性药物易于向脑内转运
B:药物的水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快
C: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像脑内转运越慢
D:药物的解离度越低,向脑内转运越快
答案: 【药物的解离度越低,向脑内转运越快】
4、选择题:药物从毛细血管向末梢组织淋巴液的转运速度依次为
选项:
A:肝>肠>颈部>皮肤>肌肉
B:肌肉>肝>皮肤>颈部>肠
C:肠>肝>皮肤>颈部>肌肉
D:肌肉>颈部>皮肤>肝>肠
答案: 【肝>肠>颈部>皮肤>肌肉】
5、选择题: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选项:
A:结合型和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结合型可自由扩散
C: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D:无竞争
答案: 【结合型和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6、选择题:下列关于药物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药物易于向血流量大、血管通透性高的组织和器官分布
B:药物的不同构型不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C: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不可以大于全身的体液体积
D:药物与蛋白结合后,仍然参与分布
答案: 【药物的不同构型不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7、选择题: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主要机制是主动转运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8、选择题: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药物药物的疗效受竞争抑制作用越大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9、选择题: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为L或L/kg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选择题:只有游离的药物才能参与分布、代谢和排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五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左旋多巴在脑内经脱羧后转化为多巴胺,药理作用为
选项:
A:活化
B:增毒
C:减活
D:失活
E:增活
答案: 【增活】
2、选择题:关于CYP450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CYP450酶中参与药物反应最多的是CYP3A同工酶
B:CYP450酶主要催化药物的氧化代谢,不需要辅助因子的参与
C:属于微粒体酶系统
D:CYP450是一个超基因家族,参与编码500多种酶蛋白
E:其还原状态与CO结合后在450nm有最大吸收
答案: 【CYP450酶主要催化药物的氧化代谢,不需要辅助因子的参与】
3、选择题:以下关于药物代谢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是
选项:
A:药物代谢产物因极性增大,而难以进入血脑屏障
B: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因极性增大而排泄加快
C: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使青霉素半衰期延长,主要是因为丙磺舒减慢了青霉素的代谢
D:药物的代谢物一般较母体药物更易于排泄
答案: 【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使青霉素半衰期延长,主要是因为丙磺舒减慢了青霉素的代谢】
4、选择题:下列属于Ⅰ相代谢酶的是
选项:
A:乙酰基转移酶
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C:谷胱甘肽S-转移酶
D:单胺氧化酶
E:甲基化转移酶
答案: 【甲基化转移酶】
5、选择题:下列关于药物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一种药物可能会有多种代谢产物
B:药物经I相代谢酶中还原酶作用后极性增大
C:药物经甲基化转移酶代谢后极性增加
D:所有药物在体内均会参与代谢后才能排出体外
答案: 【一种药物可能会有多种代谢产物】
6、选择题:下列关于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CYP450酶中CYP2C19、CYP2C9、 CYP3A4、CYP2D6、CYP1A2及CYP2E1具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态性
B:性别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受激素的控制
C:新生儿体内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多数情况下药效高,且易产生毒性
D:Ⅰ相代谢反应种族差异较Ⅱ相代谢更明显
答案: 【Ⅰ相代谢反应种族差异较Ⅱ相代谢更明显】
7、选择题:药物代谢一般使药物极性增加,易于排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8、选择题:甲基化转移酶属于I相代谢酶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9、选择题:细胞色素P450酶对底物特异性低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选择题:到达肝脏的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可使药物分子量增加,不利于从尿中排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六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下列有关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改变尿液的pH,主要会使肾重吸收发生变化
B:若肾清除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说明可能有肾小管分泌
C:肾脏疾病会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对肾小管主动分泌和重吸收功能影响不大
D:汗腺排泄和肾排泄是药物最主要的两条排泄途径
E:肾小管重吸收只有被动扩散过程
答案: 【改变尿液的pH,主要会使肾重吸收发生变化】
2、选择题:产生蛋白尿的重要原因是
选项:
A: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B:肾小管重吸收降低
C: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D: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答案: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3、选择题:以下关于影响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碱性药物,可以酸化尿液加速药物的排泄
B:药物的脂溶性越大,越容易被重吸收
C:尿量越大,药物排泄越慢
D:一般药物代谢物极性较大,易于排泄
答案: 【尿量越大,药物排泄越慢】
4、选择题:以下关于药物胆汁排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肾排泄和胆汁排泄存在相互代偿现象
B:药物从胆汁排泄主要通过主动转运
C:通过胆汁排泄的药物分子量一般小于300
D:通过胆汁排泄的药物一般极性较大
答案: 【通过胆汁排泄的药物分子量一般小于300】
5、选择题:下列关于药物肾排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肾小管分泌药物是一个不需要能量、但需要载体参与的过程
B:肾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表明存在肾小管的主动分泌
C:通常游离型和结合型的药物均能通过肾小球滤过
D:大多数药物的肾小管重吸收是被动过程
答案: 【大多数药物的肾小管重吸收是被动过程】
6、选择题:尿量增加,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上升,更易重吸收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7、选择题:极性较大的药物更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8、选择题:对于口服药物来说,肠肝循环是导致药物产生双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9、选择题:大多数药物的肾小管重吸收是被动过程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选择题:药时曲线下面积是反应药物肾排泄速率的参数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七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选项:
A:隔室模型
B: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C: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D: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E:统计矩模型
答案: 【隔室模型】
2、选择题: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无法达到定量的目标
B:药物动力学是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C: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重大作用
D: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E: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 【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无法达到定量的目标】
3、选择题:关于药物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短
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释药速率有关
C: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长
D: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途径有关
E:具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
答案: 【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短】
4、选择题: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可用来评价药物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
B:表观分布容积最大不能超过总体液
C: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的真实容积
D:可通过给药剂量除以任何时刻的血药浓度计算
E:有实际的生理学意义
答案: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内药物的真实容积】
5、选择题: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
选项:
A:半衰期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B:半衰期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C:半衰期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D: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
E:半衰期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答案: 【半衰期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6、选择题: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ADME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7、选择题:经典的药物动力学是以非隔室模型为基础,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最主要方法,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8、选择题:单室模型是指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动态平衡,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的发生变化。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9、选择题:外周室由血流不太丰富、药物转运速度较慢的器官和组织(如脂肪、肌肉等)组成,这些器官和组织中的药物与血液中的药物需经过一段时间方能达到动态平衡。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选择题:一级速率过程指药物在体内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部位的药量或血药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速率过程。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八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
选项:
A: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
B: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章
C:静注给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
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
E: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答案: 【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
2、选择题: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 h-1,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选项:
A:2.0 h
B:1.5 h
C:0.693 h
D:4.0 h
E:1 h
答案: 【2.0 h】
3、选择题: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
选项:
A:多次口服给药
B: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
C:多次静脉注射给药
D:单次静脉注射给药
答案: 【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
4、选择题:某药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选项:
A:87.5%
B:99%
C:50%
D:94%
E:75%
答案: 【87.5%】
5、选择题:某单室模型药物半衰期为5.8h,V=42L,静注200mg后,其AUC为
选项:
A:37(mg/L)·h
B:62(mg/L)·h
C:25(mg/L)·h
D:58(mg/L)·h
E:40(mg/L)·h
答案: 【40(mg/L)·h】
6、选择题: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半衰期为1.9 h, V=100L,滴注速度为200mg/h,1.5h后的血药浓度为
选项:
A:2.3mg/L
B:6.4mg/L
C:7.3mg/L
D:5.4mg/L
E:3.6mg/L
答案: 【2.3mg/L】
7、选择题: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半衰期为1.9 h, V = 100 L,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4 μg/mL,滴注速度为
选项:
A:146 mg/h
B:135 mg/h
C:109 mg/h
D:128 mg/h
E:114 mg/h
答案: 【146 mg/h】
8、选择题:某药物同时用于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和6小时,因后者时间较长,故给药剂量应增加。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9、选择题:静注两种单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分布容积小的血药浓度小。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0、选择题:当药物有相当多的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则可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1、选择题: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时,即可采用尿药排泄数据处理。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12、选择题:静脉注射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体内药量可消除给药剂量的90%。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3、选择题:静脉滴注给药速度越快,可更快的达到稳态。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4、选择题:残数法求算吸收速率常数,药物的吸收必须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九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关于隔室模型判别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RSS值越小,说明理论值与实测值拟合的越差;
B:r2值越大,说明所选择的模型与该药有较差的拟合度;
C:WRSS值越小,说明理论值与实测值拟合的越好;
D:AIC值越大,认为模型拟合的越好;
E:如果静注给药后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则为单室模型;
答案: 【WRSS值越小,说明理论值与实测值拟合的越好;】
2、选择题:关于三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深外周室为血流灌注更差的组织或器官,如骨髓、脂肪等,又称为深部组织隔室。
B:药物的消除主要发生在中央室和浅外周室,深外周室不消除药物。
C:浅外周室为血流灌注较差的组织或器官,如肌肉、肺、小肠等,又称组织隔室。
D:中央室一般是由包括脑组织在内的血液和血流丰富、能迅速达到分布平衡的组织和器官构成;
E:三室模型由中央室和两个外周室组成,深外周室与浅外周室间也可逆的转运药物;
答案: 【深外周室为血流灌注更差的组织或器官,如骨髓、脂肪等,又称为深部组织隔室。】
3、选择题: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模型参数包括
选项:
A:C0、α 和 β
B:X0、AUC和Cl
C:k12、k21和k10
D:A、B、α 和 β
E:A、B和 Vβ
答案: 【k12、k21和k10】
4、选择题:在药动学研究中,下列不是用于隔室模型判定的方法是
选项:
A:AIC判据
B:加权残差平方和判据
C:W-N法
D:作图判断
E:拟合度判据
答案: 【W-N法】
5、选择题:某药静注后按二室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得C=0.6e-0.05t+4.6e-1.2t(C单位mg/L,t单位h),其分布相的生物半衰期为
选项:
A:4.6h
B:5.2h
C:0.05h
D:1.2h
E:0.6h
答案: 【0.6h】
6、选择题:某药静注后100mg后,按二室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得C=0.6e-0.05t+4.6e-1.2t(C单位mg/L,t单位h),其清除率Cl为
选项:
A:4.61L/h
B:0.62L/h
C:8.23L/h
D:10.36L/h
E:6.33L/h
答案: 【6.33L/h】
7、选择题: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途径的模型参数不包括
选项:
A:药物从外周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
B: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级总消除速率常数;
C:药物从中央室向外周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
D:药物从中央室消除的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E:药物吸收入体循环的一级吸收速率常数;
答案: 【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级总消除速率常数;】
8、选择题: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与血液一起组成中央室,如心、肝、脾、肺、肾、脑等。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9、选择题:三室模型是由中央室与两个周边室组成,两个周边室之间也可逆转运药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0、选择题: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因药物按一级速率过程从中央室消除,故血药浓度迅速下降。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11、选择题:残数法估算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即a >>b,当t充分大时,A·e-at趋向于零,此时药物在体内只存在消除过程。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12、选择题:药物在体内隔室模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是药物本身的特性。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十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推导前提是
选项:
A:血管内给药
B:等剂量、等间隔
C:静脉注射给药
D:双室模型
E:单室模型
答案: 【等剂量、等间隔】
2、选择题:可用于表示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的是
选项:
A:坪幅
B:DF
C:fss
D:Css
E:R
答案: 【DF】
3、选择题:某药每8h静注0.2mg,半衰期为30h,V=630L,第4次给药后的最大血药浓度为
选项:
A:0.98ng/ml
B:1.72ng/ml
C:1.56ng/ml
D:0.81ng/ml
E:1.88ng/ml
答案: 【0.98ng/ml】
4、选择题:某药每8h静注0.2mg,半衰期为30h,V=630L,第4次给药后的经2h的血药浓度为
选项:
A:0.94ng/ml
B:1.56ng/ml
C:0.81ng/ml
D:1.88ng/ml
E:1.72ng/ml
答案: 【0.94ng/ml】
5、选择题:某药每8h静注0.2mg,半衰期为30h,V=630L,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为
选项:
A:0.98ng/ml
B:1.88ng/ml
C:1.56ng/ml
D:1.72ng/ml
E:0.81ng/ml
答案: 【1.56ng/ml】
6、选择题:某药每8h静注0.2mg,半衰期为30h,V=630L,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
选项:
A:1.72ng/ml
B:1.56ng/ml
C:1.88ng/ml
D:0.98ng/ml
E:0.81ng/ml
答案: 【1.72ng/ml】
7、选择题:多剂量给药达到稳态时,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等于给药速率,血药浓度保持恒定不变。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8、选择题:等剂量等间隔多次用药5个半衰期后,即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99%。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9、选择题: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代数平均值。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0、选择题:减小体内药物浓度的波动程度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目的之一。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十一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肾小管的主动分泌的阴离子转运系统和阳离子转运系统,其转运机制不同的特点是
选项:
A:逆浓度转运
B:存在转运饱和现象
C:均需能量
D:适合转运有机酸和有机碱
E:有结构类似物的竞争作用
答案: 【适合转运有机酸和有机碱】
2、选择题:在小肠吸收过程中,某个药物是外排型载体P-糖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选项:
A: AUC/Dose不会发生变化
B: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D: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E: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答案: 【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3、选择题:青蒿素连续给药后可诱导自身药物代谢酶,连续给药7天后,关于清除率和AUC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口服清除率和AUC均降低
B:口服清除率降低和AUC增加
C:口服清除率和AUC均不变
D:口服清除率和AUC均增加
E:口服清除率增加和AUC降低
答案: 【口服清除率增加和AUC降低】
4、选择题:下述描述自身酶抑制作用不正确的是
选项:
A:抑制药物代谢酶
B:时间依赖药物动力学
C: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D:米曼型动力学
E:半衰期延长
答案: 【米曼型动力学】
5、选择题:治疗指数低的抗癫癎药苯妥英钠,主要在肝脏代谢发生羟基化反应,生成无药理活性的羟基苯妥英(约占50~70%),其代谢过程可被饱和,这样随着剂量的增加,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选项:
A: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B: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C: AUC/Dose不会发生变化
D: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E: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答案: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6、选择题: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减小;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7、选择题: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如不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相互平行,表明在该剂量范围内为线性动力学过程;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8、选择题:当C<<km时,生物半衰期随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延长。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km时,生物半衰期随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延长。
9、选择题:当剂量较大,血药浓度较高时,曲线下面积与剂量平方成正比,此时剂量的少量增加,会引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比较大的增加。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10、选择题:自身酶抑制的过程能使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AUC升高,呈现米氏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十二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统计矩分析主要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 )的药物
选项:
A: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B:非隔室模型
C:隔室模型
D:PK-PD模型
E:线性动力学特征
答案: 【线性动力学特征】
2、选择题:时间与血药浓度的乘积与时间曲线下的面积称为
选项:
A:四阶矩
B:三阶矩
C:二阶矩
D:一阶矩
E:零阶矩
答案: 【一阶矩】
3、选择题:MRT的数学表达式为
选项:
A:AUC+AUMC
B:AUC*AUMC
C:AUC/AUMC
D:AUMC-AUC
E:AUMC/AUC
答案: 【AUMC/AUC】
4、选择题:对于静脉注射后具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t1/2 =( )×MRTiv
选项:
A:0.5
B:0.693
C:1.693
D:2.693
E:0.3465
答案: 【0.693】
5、选择题:平均吸收时间MAT为
选项:
A:MRTni*MRTiv
B:MRTni-MRTiv
C:MRTni+MRTiv
D:MRTni/MRTiv
E:MRTiv-MRTni
答案: 【MRTni-MRTiv】
6、选择题: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定义为药时曲线的一阶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7、选择题:平均滞留时间为零阶矩除以一阶原点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8、选择题:平均滞留时间与给药方法有关,非瞬时给药的MRT值总是大于静注时的MRTiv。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9、选择题:统计矩分析不需要对药物设定专门的隔室,也不必考虑药物的体内隔室模型特征,适用于任何隔室。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10、选择题:对于静脉注射后具有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半衰期等于0.693MRT。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十三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主要不包括
选项:
A:遗传因素
B:药物剂型因素
C:生理因素
D:长期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
E:疾病因素
答案: 【长期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
2、选择题:下列哪些方法不能用于肾功能减退患者消除速率常数的估算
选项:
A:Ritschel一点法
B:Giusti-Hayton法
C:重复一点法
D:通过肌酐清除率估算
E:Wagner法
答案: 【Ritschel一点法】
3、选择题:研究TDM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选项:
A:研究治疗无效的原因
B: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C:监督临床用药
D: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
E:研究合并用药的影响
答案: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4、选择题:下列不需要进行TDM的药物是
选项:
A:苯妥英钠
B:茶碱
C:地高辛
D:阿司匹林
E:环孢素
答案: 【阿司匹林】
5、选择题:给药方案包括药物与设计剂型、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6、选择题:半衰期小于30min的药物,若治疗指数低,最好选择静脉注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7、选择题:根据平均稳态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主要就是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周期时间。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8、选择题:TDM可作为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手段及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9、选择题:肝、肾、心及胃肠功能损害以及药物联合治疗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10、选择题:药物浓度测定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等。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十四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的依据。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2、选择题:Ⅰ期临床药物动力学试验时应选择正常健康人作为受试者。一般采用健康男性,年龄以18~45岁为宜。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3、选择题: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选择题:若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则说明两制剂生物等效。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选择题:生物利用的研究方法有血药浓度法、尿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等。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6、选择题:生物等效性研究采用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以药物动力学参数为终点指标,根据预先确定的等效标准和限度进行的比较研究。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7、选择题:新药非临床研究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选项:
A:动力学研究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尽量避免合并样本的研究方法;
B:尽量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进行实验。
C:创新药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小型动物,另一种为大型动物;
D:首选动物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一致;
E:口服给药不宜选用食草类动物;
答案: 【创新药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小型动物,另一种为大型动物;】
8、选择题:最常用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为
选项:
A:血药浓度法
B:尿药浓度法
C:唾液药物浓度法
D:临床比较试验法
E:药理效应法
答案: 【血药浓度法】
9、选择题:Ⅰ期临床药物动力学试验时,下列错误的是
选项:
A:正常健康人作为受试者
B:年龄以18~45岁为宜
C:一般应选择目标适应症患者进行
D:受试者原则上应男性和女性兼有
E: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动态变化过程
答案: 【一般应选择目标适应症患者进行】
10、选择题: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时,往往采用各种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下列软件中不属于统计学软件的是
选项:
A:3P97
B:WinNonlin
C:Pharsight
D:DAS
E:NONMEN
答案: 【Pharsight】[/$]
《2021知到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由本站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ku56.com/zhihuishu/17020.html